省委關於直接聯繫群眾制度《實施辦法》解讀①
  調查研究,是謀事之基、成事之道。重視調查研究,更是我們黨在各個歷史時期做好領導工作的傳家寶。
  然而不知從何時起,一些領導幹部調研逐漸變了味:或是坐在會議室里聽聽彙報看看總結,或是下基層走走事先安排好的線路,滿足於一堆幹部陪著聽聽、轉轉、看看,蜻蜓點水、走馬觀花,與普通群眾少有交流,被群眾形象地稱作“調查研究隔層紙、聯繫群眾隔座山”。
  這樣的狀況,在江蘇正在發生改變。2011年4月以來,省委開展的領導幹部下基層“三解三促”,讓調查研究回歸本原:處以上領導幹部下到基層駐點調研,在農家吃住勞作一“蹲”好幾天,訪民情、辦實事、解難題、促發展。
  四年來,省委書記羅志軍、省長李學勇率先垂範,帶頭到基層駐村住戶調研考察,帶動了各級領導幹部真正把根“扎”進了基層。
  “拋開層層陪同、一竿子插到底,確實可以聽到許多平時聽不到的話,瞭解到平時瞭解不到的情況。這樣面對百姓交流、帶著問題思考的狀態,與那種隔著玻璃看、帶著稿子講的‘調研’效果大不一樣。”羅志軍深有感觸。而這種調研方式,也受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肯定,稱其為“創新了幹部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的內涵和形式”。
  按照新出台的《關於完善黨員幹部直接聯繫群眾制度的實施辦法》(下文簡稱《實施辦法》),江蘇黨員領導幹部不僅每年要下基層、駐點調研、撰寫調研報告,而且還要帶著問題、實事求是地安排調研內容,並且註意從普通個別現象中發現典型性、傾向性問題,對領導幹部下基層調研的次數、時間也進行了規定。
  “這就讓下基層調查研究變成了硬任務。”省委黨校黨史黨建部主任董連翔說,江蘇“兩個率先”事業必然更早更多地遇到新情況新矛盾,只有與最廣大的基層群眾保持最廣泛的接觸,把所有決策建立在群眾的實際要求上,才有不斷解決問題的智慧和力量。“因此調查研究必須要多到困難較大、情況複雜、矛盾尖銳的地方去,下轉A3版
  上接A1版通過‘解剖麻雀’摸實情、謀良策、解難題。”
  《實施辦法》提倡開展不打招呼、不搞層層陪同、不帶記者、不走規定路線、一竿子插到底的隨機調研。事實證明,這種“隨機性”確實有利於黨員幹部摸準實情。
  今年4月中旬,小麥抽穗揚花期恰逢雨季,“小麥癌症”赤霉病一觸即發。在部署防治任務後,省農委組織七支小分隊,七位委領導帶著處級幹部、技術專家,對全省52個縣(市)549個村進行了隨機調研。“我們直接到農戶、上田頭,看到村民就停下詢問:有沒有打藥?國家的‘一噴三補’資金有沒有拿到?”省農委耕地質量保護站站長徐茂說,經過近一個月的走訪動員,病情得到有效控制。“這次防治順利,正是得益於我們掌握了真實情況。”
  除了要求領導幹部加強調查研究,《實施辦法》還明確規定,縣處級以上黨政領導班子成員要建立基層聯繫點,聯繫時間不少於1年,可以長期聯繫。
  聯繫點直接連通機關與基層、領導與群眾,是領導幹部瞭解民意的觀察站、見微知著的“顯微鏡”、掛鉤扶貧的幫扶點。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,“建立領導幹部聯繫點,是防止領導幹部脫離群眾的一種重要手段,也是發現和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。”
  “聯繫點怎麼建、怎麼聯繫,決定了這一制度最終能否發揮預期作用,《實施辦法》進行了科學的安排。”董連翔說。比如,省級領導建到縣(市、區)及以下,市級領導建到鄉鎮(街道)以下,縣級則聯繫到村(社區),省級機關領導幹部主要建在本部門本系統的基層單位。
  下去之後的任務也有所區分。縣處級以上黨政領導幹部主要瞭解社情民意、促進工作落實,幫助當地建強基層組織、謀劃發展思路、解決發展難題。鄉鎮(街道)黨政班子成員則要及時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、瞭解群眾利益訴求、聽取意見建議、幫助解決實際問題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。
  “這些安排,讓幹部下聯繫點不僅制度化、常態化,而且更有針對性、更具操作性。”董連翔認為,有了這些硬約束,領導幹部下聯繫點不僅要經常下、長期下,而且還要身心一起下,這樣才能通過聯繫點達到聯繫群眾、熟悉基層、推動工作的目的。
  《實施辦法》還對機關黨員幹部到基層掛職任職作了明確規定:選派黨員幹部特別是後備幹部、年輕幹部和缺少基層工作經歷的幹部,到縣鄉特別是條件艱苦、環境複雜的基層單位、與群眾接觸比較直接的崗位和村、社區、企業、社會組織等基層一線掛職任職。
  “真正意義的下派鍛煉,是幹部一生的財富。”董連翔說。對於這一點,南京市規劃局副局長徐明堯深有體會。2012年,剛剛從南京市公開選拔中勝出的她,先後在建鄴區信訪局、河西開發建設指揮部分別掛職了2個月、8個月。這段經歷讓她受益匪淺。“最大的體會是學會了角色轉換。以前從專業角度出發,認為城市發展該聽專家的。但是跟基層、跟拆遷的老百姓打過交道後,開始思考城市既是專家的,也應是老百姓的,城市規劃也要多與群眾溝通,盡可能兼顧老百姓的需要。”
  董連翔認為,選派機關幹部到基層掛職任職,體現了強烈的問題導向。“不僅僅是針對幹部在密切聯繫群眾中存在的問題,也是盯住基層發展的難點,這是密切黨群關係、為群眾謀利益的最直接的表現。”
  不過,董連翔也指出,要防止幹部把基層掛職這一“鍛煉平臺”變成“提拔平臺”。“要在幹部選拔任用考核機制上形成聯繫群眾的價值導向,讓幹部在基層放開手腳、拋掉顧慮。《實施辦法》講了必須怎樣做,那麼如果不這樣做應該怎麼辦?要通過制度讓每個層面的領導機關、領導幹部,不聯繫群眾不行、不為群眾謀利益不行、不服務群眾不行,這是制度建設的根本所在。”
  記者瞭解到,今年南京市乾脆改掛職為任職,把年輕幹部直接從市級機關派到鄉鎮工作,並且回歸“遙遙無期”,目的即在於斷掉“退路”,讓幹部更加安心在基層摔打磨練、為基層群眾服務。
  本報記者 鬱 芬  (原標題:接“地氣”,才能更有朝氣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n45lnzxu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